在選購汽車時,有很多關鍵因素需要考慮,而其中最重要的莫過於汽車的效能表現。汽車的效能直接影響著駕駛體驗,不論您是追求速度與動力,還是注重節油和安全性能,了解並選擇適合自己的車輛效能至關重要。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深入介紹購買車輛時所關注的關鍵汽車效能,並提供有用的資訊和指南。我們將討論諸如馬力、扭力、加速時間、最高速度、油耗狀況、路徑保持能力、制動性能、懸吊系統、轉向響應和安全配備等要素。
馬力(Horsepower)是一個用於衡量車輛引擎功率的單位。它表示引擎在單位時間內所做的功有多大。一般而言,馬力數值越大,表示引擎能夠提供更多的動力和推動力。
在一款汽車中,馬力數據代表了該車輛引擎的潛力和性能。較高的馬力通常意味著車輛具有更好的加速性能和更高的極速。然而,馬力並非是唯一衡量一款車輛性能的因素,還需要考慮其他因素,如扭力、車輛重量、傳動系統等。
常用的馬力單位包括千瓦(kW)、匹馬力(hp)和馬力(PS)等。1千瓦約等於1.34匹馬力或1.36馬力。在不同國家和地區,使用的馬力單位可能有所不同,但它們通常可以進行換算。
舉例來說,假設兩台車分別具有200匹馬力和250匹馬力。可以推斷出250匹馬力的車輛在動力輸出方面更強大,潛力更高,因此可以認為它在加速性能和極速方面可能更優秀。
在汽車規格中,「180hp@6000rpm」代表汽車具有最大馬力為180匹馬力,轉速為每分鐘6000轉的引擎。這個規格提供了關於汽車引擎性能和功率容量的資訊。「hp」代表馬力,是用來量測引擎功率的單位。馬力越高,引擎的輸出功率越大。「rpm」代表每分鐘轉數,這是衡量引擎曲軸轉速的單位。當引擎運作在每分鐘6000轉時,這是它輸出最大功率的點。
電動車規格表上往往標記了kW與馬力兩種功率數據,其實電車功率是以kW為主,再換算出馬力數據。 彼此換算公式如下:1 kW = 1.34hp = 1.36ps。 一車登記兩數據,這是原因消費者習慣了閱讀馬力數據,要注意的是充電裝置、回充機制、電池組使用的功率單位是kW而非馬力。
扭力 (Torque) 是指在一個力矩的作用下,物體產生轉動的能力。在汽車中,扭力的數據代表了引擎在不同轉速下產生的轉動力量,比如能夠使車輛加速或者抵抗阻力。
扭力的常用單位是牛頓米(N·m)。牛頓(N)表示力的單位,米(m)表示力臂(即力量作
用點與旋轉軸之間的距離)的單位,因此牛頓米代表了力矩的大小。
舉例來說,假設有兩台車,第一台車的馬力為200hp,扭力為300N·m;第二台車的馬力為180hp,扭力為350N·m。根據扭力的數據,第二台車的扭力更大,代表其引擎在轉動力量上擁有更好的表現。
要獲得較佳的性能,馬力和扭力的配合是至關重要的。一個具有高馬力但較低扭力的引擎,可能表現出較強勁的高速性能,但在起步和加速時可能較為緩慢。相反,一個具有高扭力但較低馬力的引擎,在起步和加速時可能反應更迅捷,但在高速時可能較為有限。
因此,理想情況下,馬力和扭力應該在廣泛的轉速範圍內均衡分佈,以實現兼顧起步、加速和高速性能的最佳結果。引擎的設計和調校,以及其他車輛組件的配合,如變速器和差速器,都需要考慮到這些因素,以獲得最佳的動力表現。
在台灣,由於山路眾多,因此扭力的重要性被認為比馬力更為重要。這是因為在上坡路段需要有強大的扭力來實現快速加速。另一方面,在像歐洲這樣的平坦地區,由於需要更高效地行駛長距離,因此馬力更受重視。
扭力和馬力對於車輛性能都非常重要,但其重要性取決於駕駛環境和需求。扭力是測量引擎產生的旋轉力,而馬力則是引擎整體輸出功率的度量,需要通過扭力和轉速的乘積計算。
綜上所述,在像台灣這樣具有山路的地區,上坡加速非常重要,因此扭力被認為比馬力更為重要。相比之下,在像歐洲這樣的平坦地區,需要更高效地行駛長距離,因此馬力更受重視。
加速時間(0-100km/h加速)是指汽車從靜止狀態加速至時速100公里所需的時間。這個數據代表了汽車的加速性能和動力表現。
加速時間的常用單位是秒(s)。在評估一款汽車時,較低的加速時間代表著更快的加速能力,通常被視為更優秀的性能指標。
舉例來說,假設有兩台車,第一台車的加速時間為6秒,第二台車的加速時間為8秒。根據加速時間的數據,第一台車的加速時間較短,表示其具有更強勁的加速能力,可以更快速地達到時速100公里,因此被認為在加速性能上更優秀。
電動車起步加速快。 這是因為電動馬達不需拉轉就能釋出最大扭力,電動車0~100km/h動輒4秒內,8秒算慢。 極速不如燃油車快。 電動車採用單速變速箱,一檔拉完就是尾速,所以極速不漂亮。
對於0-100公里/小時的加速時間,「快車」這個詞的定義因個人意見而異。然而,在愛好者間有一些常見的快車分類標準。
根據網上的一些回答內容,關於何時可以視一輛車為快車存在不同看法。有些人認為從0到100公里/小時的加速時間在4秒以內的車輛才算快車。其他人則認為車輛必須在3.5秒以內完成加速才算快車,而在3秒以下的被視為非常快。
最高速度是指一輛汽車能夠行駛的最高速度限制,通常在一部車的規格中會有提到。這個數據可以反映出一款汽車的行駛性能以及應用場景的特點。例如,高速公路上經常有高速行駛的需求,那麼具有較高最高速度的汽車可以更好地滿足這樣的需求。
最高速度通常使用公里/時 (km/h) 作為單位。例如,一部車的最高速度可能是時速200公里。
車型 A:
最高速度:時速250公里
0-100公里/小時加速時間:4.5秒
車型 B:
最高速度:時速320公里
0-100公里/小時加速時間:5.5秒
從比較中可以看出,車型B的最高速度比車型A高,這意味著在高速行駛情況下,B相對更具優勢。但是,車型A的加速性能比較優秀,可以更快速地加速,適合城市裡的開車場景。因此,要選擇哪一輛更優秀取決於不同的使用需求。
燃料效率是指在特定條件下,汽車所使用的燃料能夠轉化為實際產生動力的能量的比率。這一數據在一款汽車中代表了它能夠更有效地利用燃料,從而在相同燃料用量下實現更長的行駛里程1。一款汽車的燃料效率越高,表示它能夠更節能環保,減少對燃料的依賴,同時也能夠降低燃料成本和減少尾氣排放的碳足跡。
油耗數據會因為使用的油種、胎壓、路面狀況、機油種類、承載重量、行駛方式而有所變化。油耗數據主要有兩種表示方式,其中最常見的單位是行駛每100公里所消耗的公升量(L/100km),數據越低代表越好的油耗數據。 而第二種則是,每公升燃油能行駛多少公里(km/L)。
▶ 油箱容量:指的是汽車油箱能夠容納的燃料的總量,通常以升(ltr)為單位。油箱容量決定了您可以加入多少燃油以供汽車使用。
▶ 市區油耗:表示汽車在城市或市區道路行駛時,每消耗一升的燃油可以行駛的里程。以公里/升(km/ltr)為單位。市區駕駛的特點是有頻繁的起停以及低速行駛。市區油耗的數值越高,表示單位燃油可以行駛的里程數越長。
▶ 高速油耗:表示汽車在高速公路或高速馬路行駛時,每消耗一升的燃油可以行駛的里程。以公里/升(km/ltr)為單位。高速駕駛的特點是速度相對較快且持續穩定。高速油耗的數值越高,表示單位燃油可以行駛的里程數越長。
▶ 平均油耗:指的是汽車在綜合條件下,比如在市區和高速路段以及各種駕駛狀況下,每消耗一升的燃油可以行駛的平均里程數。以公里/升(km/ltr)為單位。平均油耗是對市區和高速油耗的綜合體現,反映了汽車在多種行駛條件下的燃油消耗效率。
油耗No.1 Honda Fit e:HEV,平均油耗 26.9 公里/升。
油耗No.2 Hyundai Ioniq Hybrid,平均油耗 25.8 公里/升。
油耗No.3 Toyota Corolla Altis Hybrid,平均油耗 25.2 公里/升。
油耗No.4 Toyota Camry Hybrid,平均油耗 24.6 公里/升。
油耗No.5 Toyota RAV4 Hybrid,平均油耗 22.6 公里/升。
油耗No.6 Suzuki Swift,平均油耗 22.3 公里/升。
油耗No.7 Toyota Corolla Cross Hybrid,平均油耗 22.2 公里/升。
油耗No.8 Suzuki Ignis,平均油耗 22.1 公里/升。
油耗No.9 Peugeot 3008 BlueHDi,平均油耗 21.9 公里/升。
油耗No.10 Toyota Prius c,平均油耗 21.5 公里/升。
延伸閱讀:
Honda Fit e:HEV 的所有中古車、二手車資料
Hyundai Ioniq Hybrid的所有中古車、二手車資料
Toyota Corolla Altis Hybrid的所有中古車、二手車資料
Toyota Camry Hybrid的所有中古車、二手車資料
Toyota RAV4 Hybrid的所有中古車、二手車資料
Suzuki Swift的所有中古車、二手車資料
Toyota Corolla Cross Hybrid的所有中古車、二手車資料
Suzuki Ignis的所有中古車、二手車資料
Peugeot 3008 BlueHDi的所有中古車、二手車資料
Toyota Prius c的所有中古車、二手車資料
汽車的路徑保持能力指的是汽車行駛過程中保持在道路中心線上的能力。這個能力包括在直線和彎道行駛時車輛是否能夠保持在道路正確的位置上,確保安全和平穩。該指標通常是通過測試車輛在特定速度下的最大偏離量來量化的。在某些情況下,保持路径的能力也可以包括車輛在行駛過程中的穩定性和平穩性。
要了解車輛的路徑保持能力,可以參考相關的汽車測試報告和評估。
汽車的制動性能指的是汽車在制動時的效能和效果。制動性能的好壞對於車輛的安全性和操作性都有很大的影響。
汽車的懸吊系統是指將車體連接到輪子的系統。它由彈簧、減震器和連桿等組件組成,共同支撐車輛的重量並處理駕駛過程中遇到的力量。
懸吊系統在汽車中具有幾個重要功能。首先,它通過提供穩定性和控制能力,確保車輛在不同路面上具有良好的操控性和制動性能。其次,它有助於吸收和減緩顛簸和崎嶇路面帶來的衝擊,提高乘坐舒適性。最後,懸吊系統還有助於保護車輛和貨物,防止過度震動和磨損造成的損害。
▶ 麥花臣懸吊系統(MacPherson Strut):這種懸吊系統由福特汽車公司的工程副總裁麥弗遜設計,廣泛應用於現代汽車的懸吊系統。麥花臣懸吊結構簡單,由圈狀彈簧和減震筒組成。優點包括設計簡潔、保養拆解容易、造價低廉。然而,麥花臣懸吊系統在懸吊旅程中的彈簧扭轉會對懸吊旅程的長度和幾何學產生一定的影響,可能導致過度傾斜和操控不佳。
▶ 雙A臂獨立懸吊系統(Double Wishbone Independent Suspension):這種懸吊系統由兩個"A"形臂組成,並使用彈簧和避震器來提供支撐和避震功能。優點包括提供優異的懸吊旅程,使車輛更穩定並具有出色的操控性。然而,雙A臂獨立懸吊系統的結構比較複雜,成本較高,並且占用較多的空間,限制了設計上的彈性。
▶ 雙叉臂懸吊系統:雙叉臂懸吊系統是一種常見的後輪懸吊系統。它由兩個上下臂組成,這些臂根據特定的幾何設計連接著車輪和車身。上臂通常是較長的控制臂,而下臂則是較短的控制臂。這兩個臂的連接點形成一個三角形,以提供懸吊的支撐和運動控制。
▶ 多連桿懸吊系統:多連桿懸吊系統也是一種常見的後輪懸吊系統。它由多個連桿組成,這些連桿根據特定的幾何設計連接著車輪和車身。多連桿懸吊系統可以提供更好的懸吊調校和控制,以改善車輛的操控性能和平穩度。
▶ 半獨立懸吊系統:半獨立懸吊系統是一種經濟實用且常見的懸吊系統。它使用一個橫向的拖延臂連接著車輪和車身,而另一側則使用較簡單的橫向連桿或橫向橡膠墊來固定車輪。半獨立懸吊系統在成本和空間利用上相對較低,但在操控性能和避震能力上可能會較差。
▶ 多連桿蝸桿式懸吊系統:多連桿蝸桿式懸吊系統是一種高性能懸吊系統,通常用於高端和運動型汽車。它結合了多連桿懸吊系統和蝸桿式減震器,以提供更好的操控性能和避震能力。這種懸吊系統可以提供更大的懸吊旅程和更好的調校選項。
汽車的安全配備可以分為主動安全配備和被動安全配備。主動安全配備是指在車禍發生前或失控時,進行預防和干預的輔助裝置,旨在避免事故的發生。
▶ 防鎖死煞車系統 (ABS):在急剎車時,避免輪胎鎖死,提供更好的制動效果。
▶ 電子制動力分配 (EBD):根據不同輪胎的煞車需求,自動調整制動力的分配,提供更好的制動穩定性。
▶ 吧臂式制動輔助系統 (BAS):在緊急煞車時,自動增加制動力,減少制動距離。
▶ 電子穩定程式 (ESP):監控車輛是否失控,並在需要時自動進行煞車、加速等動作,保持車輛穩定。
▶ 循跡控制系統 (TCS):通過調整車輪轉速,防止輪胎打滑,提供更好的牽引力。
被動安全配備則是在車禍發生後對車內人員進行保護,以減少受傷害的程度。
▶ 安全帶:提供固定和保護乘客,防止碰撞時乘客前方碰撞或是碰撞物撞擊乘客。
▶ 氣囊系統:包括車輛中的多個氣囊,例如前排乘客和駕駛員的前方氣囊,側邊氣囊以及頭部氣囊。當車輛發生碰撞時,氣囊會迅速充氣,以減少乘客與車內結構或車外的硬物之間的碰撞力量。
▶ 安全頭枕:位於座椅上方,用於支撐和保護乘客的頭部,減少頸部受傷的風險。
▶ 安全帶收合器:通常位於門柱上方或座椅旁側,用於自動綁縛和解開安全帶,以提供更方便的使用。
▶ 適應性巡航控制系統 (ACC):利用雷達或相似的技術來監測前方車輛的距離和速度,並自動調整車輛的巡航控制速度,以保持安全的距離和速度。
▶ 盲點監控系統 (BSM):利用車輛上的車側鏡或雷達等技術來監測車輛周圍的盲點區域,並在有其他車輛靠近時發出警示,提醒駕駛員注意。
▶ 車道保持輔助系統 (LKAS):利用攝像頭或雷達等技術來監測車道線,並自動調整方向盤,以保持車輛在己選定的車道內。
▶ 倒車攝像頭:位於車輛後部,用於顯示後方和倒車視野,幫助駕駛員在倒車時更安全地操作。
馬力 、扭力 、加速時間 (0-100km/h加速)、最高速度、油耗狀況、路徑保持能力、制動性能、懸吊系統、轉向響應、安全配備